自然资源审计,与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调查不同,自然资源审计的直接对象涉及生产生活、资源开发、生态平衡等诸多常规审计中不常见的审计环境。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自然资源审计的工作中,四平市审计局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自然资源审计工作:
一是合理搭配审计人员。由于各级审计机关对自然资源审计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力量不足和手段单一,可调配的人力资源有限,故在审计力量组织和审计人员搭配上按照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精心筹划搭配审计组。同时按照审计组成员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审计事项和审计时间,尽量做到人力资源使用上搭配合理,提高效率。
二是科学制定审计方案。辖区内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往往呈现区域性的欠缺与差异,尤其是东北地区,多数自然资源资产要素仅仅局限于林草河田等肉眼可见的资源。故而在审计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编制前,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审计调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性,确定审计的重点。使审计实施目标清晰,有的放矢。
三是勇于创新审计方法。由于开展自然资源审计,所涉及的审计广度和深度有限,在审计方法选取和运用上往往会趋于平庸。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不但要学习借鉴从上级审计机关实施的大型自然资源审计项目中成功的审计方法,也要探索资源环境审计和其他审计项目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使审计项目和审计事项相互依托,创新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方法,才能在自然资源审计项目中不落窠臼,亮点出新。
四是努力强化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央、省级以及市县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相关文件,以促进审计整改工作长效化。自然资源审计的整改工作,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土地和林草开发利用、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建立以审促改、边审边改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